和龙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吉林延边光东村家门口的致富之路 [复制链接]

1#

沿着蜿蜒的山路,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渐渐展现在眼前。翠绿的稻田层层叠叠,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长白山脉的怀抱中。清澈的河水绕村而过,发出潺潺的低语,与远处山间的鸟鸣交相辉映。很难想象,这个如今风景如画、游客如织的村庄,曾经也深陷贫困的泥沼,村民们为了温饱每日辛劳奔波。万人次,这个数字背后,是光东村十年磨一剑的乡村振兴故事,也是一个关于“共享经济”、关于生态保护、更关于梦想与现实碰撞的传奇。

一、从贫瘠的土地到金色的稻浪:共享经济的破局之路

年以前的光东村,如同众多东北农村一样,面临着人口流失、土地撂荒、产业单一的困境。年轻人都外出打工,留下的是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,村庄日渐萧条。土地,这片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,却因为种植模式落后,收成微薄,难以支撑起村民的生活。

转机出现在年,村支书朴哲洙带领村民们开始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——“共享稻田”模式。这并非简单的承包土地,而是将村集体所有的稻田,按份额分配给村民,并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和有机种植理念。村民们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力,而是变成了“田主人”,参与田地的管理、收成以及利润分配。这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,更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,让他们看到了希望。

我曾与一位叫金顺花的老人交谈,她满脸皱纹,眼神却闪烁着光芒。“以前,种地只能勉强糊口,现在不一样了,我分到的稻田,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!”她一边说着,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淳哲有机大米品牌的宣传单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淳哲,这个名字在光东村家喻户晓,它代表着村集体努力打造的品牌,也代表着光东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“共享稻田”模式的成功,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土地承包模式,让村民从土地的被动使用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利益分享者。更重要的是,它将集体的力量凝聚起来,形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。

二、从田埂到景区:乡村旅游的华丽转身

然而,光东村的成功并非只依赖于稻米产业。他们敏锐地意识到,长白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朝鲜族浓郁的民俗文化,也是宝贵的资源。于是,他们开始发展乡村旅游,将田园风光与民俗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。

沿着村里的青石板路漫步,两侧是整洁的农家小院,院落里种满了鲜花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。村里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、停车场和景观大门,原本闲置的房屋也改造成民宿,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。游客们可以体验插秧、收割等农事活动,也可以欣赏传统的朝鲜族歌舞表演,品尝地道的朝鲜族美食。

我亲眼目睹了游客们在稻田里欢声笑语的场景,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,大人们则在田间拍照留念。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我:“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,空气清新,景色优美,更重要的是,能体验到独特的民俗文化,感觉非常放松。”

乡村旅游的成功,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,也让光东村焕发了新的生机。它不仅是简单的观光旅游,更是对当地文化和传统的传承与保护。

三、挑战与机遇:持续发展的思考

光东村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在发展过程中,他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。例如,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?如何应对旅游旺季和淡季的收入差异?如何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?这些问题,都需要光东村不断地探索和思考。

朴哲洙村支书坦言:“我们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,更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。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,不能因为发展旅游而破坏了我们的自然资源。”他指着村里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说:“这是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承诺。”

光东村的经验,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它证明了,只要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,即使是偏远山村,也能实现脱贫致富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“共享”奇迹。然而,这奇迹的背后,是村民们多年的辛勤付出,是村干部的智慧和领导,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和创新实践。光东村的故事,还在继续,它也为我们思考中国乡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它告诉我们,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,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,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,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光东村的道路,或许就是一条通往更美好的乡村未来的路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